【腸癌有什麼症狀肚子會不會漲】大腸癌這3區盛行率最高 |大腸癌不一定血便 |大腸癌七大常見症狀 |

大腸直腸癌是台灣癌症之一,高居十大癌症之首超過10年以上,任何人可能罹患,一般而言,大腸直腸癌早期沒有症狀,但可以藉由定期接受篩檢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統計,早期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篩檢之前,自己可以判斷有無或疑似症狀,如腹痛、腹脹,有時會腹瀉,體重減輕、貧血現象,決定採取何種防治措施。

排便習慣改變持續超過兩週(例如間歇性或腹瀉,糞如鉛筆 ),應醫檢查瞭解病因。

痔瘡或腸胃道出血是紅色,如出現暗紅色可能是腫瘤出血。但此種出血血量,與肛裂噴出鮮血。來説有出血狀況應到醫院檢查。

造成腹部疼痛或絞痛主要原因,是腸阻塞引起腹脹、多氣、多屁導致,可以排氣、排便後減輕腹痛症狀;但會反覆發生。

沒有刻意減重,有時覺得胃口、沒有食慾,接著發現體重持續減輕;可能是癌細胞擴展,吸收了大多數身體養份所致。

大腸直腸癌蟬聯12年台灣十大癌症發生人數之冠,為提升民眾大腸直腸癌早期篩檢治療重視,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首度發布「大腸直腸癌治療地圖」。

大型健保資料庫數據研究顯示,2018年台灣大腸直腸癌盛行率排名,若以每10萬人單位計算,南區(雲嘉南)每10萬人中有497人,其次為台北區(北北基宜金馬)467人、屏區(高屏澎)420人、中區(中彰投)369人、北區(桃竹苗)365人,東區(花東)354人,換言之,南區(雲嘉南)每200人即有1位大腸直腸癌病患,東區(花東)1.4倍!

大腸直腸癌成因,家族遺傳病史外,飲食習慣是關鍵因素,油炸、高脂肪、高糖以及過多肉食,纖維攝取不夠,是導致大腸直腸癌危險因子。地區資料差異可能是因為重鹹重飲食習慣,加上未能篩檢,以致許多病患確診時進入大腸直腸癌第四期。

2.過多肉食,纖維攝取不夠。

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王照元教授表示,大腸直腸癌罹患初期,沒有症狀,多數病患肚子痛、腹脹,有時會有拉肚子、排便習慣改變、中有血或黏液、體重減輕、貧血現象發生,輕忽,導致部分病患確診時,進入第四期,故死亡率。此外,腸癌病程惡化、轉移,若未及時治療,造成不可挽回。

罹患大腸直腸癌名人甚多,如余天女兒餘苑去年復發,癌細胞轉移至肝、肺,進展大腸直腸癌第四期;已逝藝人豬哥亮、賀一航,以及漫威英雄《黑豹》男主角查德維克博斯曼,確診時是大腸直腸癌第四期,抗癌4年於今年不幸逝世,呼籲民眾若有上述「自覺症狀」,應提高警覺,篩治,並養成定期健檢習慣。

王照元説,若罹患晚期大腸直腸癌請勿消極面,第四期治療方式時俱進,現今晚期抗癌策略為「接力治療」,可延長病患存活期,接力使用第一線第四線健保標藥物,整體存活期中位數高達近兩年半,晚期病患可維持生活品質、追求理想。

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副秘書長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張琮琨表示,因為大腸直腸癌初期無症狀、察覺,50歲以上民眾透過定期檢查發現、治療,每二年進行一次糞潛血檢查,可降低35%大腸直腸癌死亡率。

預防方面,定期篩檢外,民眾應多攝取蔬果纖食物,維持作息,降低大腸直腸癌發生機率,風險族羣如有腸腸癌家族史,應主動接受檢查、積極追蹤,若有腸道相關症狀,如中有血或黏液、變細小、腹瀉或,尋求專業醫師診斷。

點我加入熟齡FB粉專,每一天

放屁放得,是腸癌前兆?醫師解析:放屁頻率增加原因

父親罹癌、八八風災返鄉 熱血女醫到偏鄉看診:想讓所有山上居民,享有同等醫療資源

幫媽媽納棺、拍遺照慶生 台灣首位獲得日本認證送行者:「害怕死亡,只怕沒有活過!」

72歲董喊裸退,投資人「每年配息布袋裝錢」…買地種田、玩遍世界「下半場活得興」

0056改季配息,30年股海老手教「這樣搭」月月領息!每月3萬存3年,無痛存30張ETF

不是西瓜!「超解渴6食材」含水量破90%,愛喝水吃…泌尿科醫推「它」:男生要多吃

李玟留40億遺產,尪有機會繼承?Coco設防:5豪宅2店面貸款、「長命契」鎖住權利

呼巴掌、罰跪、踢踹⋯醫師單親爸「教孩子被控家暴」,稱扛育兒壓力!專家3建議適時求援

72歲董喊裸退,投資人「每年配息布袋裝錢」…買地種田、玩遍世界「下半場活得興」

延伸閱讀…

大腸癌不一定血便,從糞便形狀到腹脹,常見症狀完整説明

大腸癌七大常見症狀-大腸直腸癌懶人包2 | News & Awards

大腸直腸癌(簡稱大腸癌)病人中,有20%遺傳、基因有關,其餘80%、生活型態、纖高脂飲食、年齡增長後天因素有關。

是,家族性腺瘤 (FAP) 病人主要是 APC 基因突變,此基因突變會導致大腸息肉增生,進而增加癌變機率。此類病患產生息肉年齡16歲,若沒有適時治療,到40歲前罹患大腸癌比率100%。

1. 出現腹痛或絞痛:造成腹部疼痛或絞痛原因,可能是腸阻塞引起腹脹、多氣、多屁所致,排便或放屁後改善,但腹痛情況會反覆出現。

2. 體重減輕:刻意減肥出現體重持續下降,或出現食慾狀況。體重下降原因可能是癌細胞擴散,吸收人體進食養分。

3. 排便出血或帶有黏液:痔瘡出血和大腸癌血有什麼?這是許多人出現疑問。會出血顏色做判斷,若痔瘡出血較可能呈現鮮紅色,原因是排便時糞擦破痔瘡表面造成出血。另外,腸胃道潰傷出血可能呈現鮮紅色。

而大腸癌出血大多紅色,主要是腸內出血停留時間,氧化作用隨糞排出。

來説,排便出血即是現象,推測原因,應醫詳細檢查。

4. 排便感:腫瘤常長直腸或接近肛門口附近,讓人體產生一種糞到了直腸錯覺,會有想排便感覺,排便完會覺得解不乾淨。

5. 排便習慣改變:排除感染、藥物原因後,若有持續或腹瀉情形,可能是腸癌警訊。若腹瀉持續交替一段時間,應醫檢查。

6. 糞形狀變細:排便通道受到腫瘤影響而變,導致成形糞受到壓迫,而出現條狀情況。

延伸閱讀…

大腸癌初期沒症狀,但「這種」腹痛要當心!等篩檢就來不及了

大腸癌這3區盛行率最高!肚子痛、拉肚子等7個症狀

7. 貧血:表示腸內腫瘤已有出血現象,血液正在一點一滴流失沒覺,此時若缺乏補充鐵質,出現缺鐵性貧血。

大腸癌症狀息肉增長有著密不可分關係,見類型主要分為以下三種:

1.腺瘤性息肉:腺瘤外觀因有微血管而呈現鮮紅色,可分為絨毛型、管狀型、混合型三大類。腺瘤中,以管狀型見;絨毛型性出現癌化;混合型中絨毛腺瘤比例,發生癌化機會。發現並醫師評估切除,可降低癌變機率。

2.增生性息肉:見息肉類型,外觀呈扁平狀,只是微小黏膜突起,大小超過0.5公分,發現直腸或乙狀結腸。增生性息肉是良性,並會演變癌症,患者沒有症狀。

3.發炎性息肉:於大腸發炎潰傷或細菌感染,導致大腸黏膜長出新組織,息肉出現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症疾病有關。此類型息肉發於大腸發炎位置,產生腹痛、腹瀉症狀。治療方式主要藥物改善腸道發炎情形,發炎性息肉雖會演變成癌症,但因外觀與腺瘤作區分,需進一步診斷才能確認。

補充:克隆氏症算是一種發炎性腸道疾病,症狀包含腹痛、腹瀉、發燒、體重減輕,發生腸阻塞,進而增加罹患腸癌風險,有此疾病族羣應注意。

息肉演變而成腫瘤,是造成大腸癌元,疾病症狀往往腫瘤生長位置情況有關。

息肉大腸癌發生息息相關,要如何避免息肉增生病變,生活型態是首要課題。

,擁有飲食習慣,避免攝取加工紅肉、油炸燒烤類,民眾可以遵照「蔬果彩虹579」原則,攝取各色與足量蔬果,兒童一天要吃5份、女性7份、男性9份。研究顯示,飲食中含有足量蔬果,可降低20%大腸癌發生率。

而時間久坐是大多上班族常態,所以運動習慣!可以每週運動三次、每次運動30分鐘基準,運動不但能增進腸道蠕動,可減低大腸內膜接觸糞內致癌物,維持腸道。

後,別忘了定期篩檢重要性,50歲以上民眾應每年接受糞潛血檢查及五年一次鋇劑灌腸攝影或大腸鏡檢查。若自身得過息肉、大腸腺瘤,或一等罹患結腸癌或息肉危羣,檢查年齡應提前到40歲,每年糞潛血檢查外,3-5年做一次鋇劑灌腸攝影或大腸鏡檢查,才能保障自身腸道。

1.端結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有百分之四十大腸癌發生近端結腸右側,症狀主要有、貧血、腹瀉、腹部腫塊。

2.遠端結腸(乙狀結腸):有百分之六十大腸癌發生遠端左側,症狀包括排便習慣改變、或腹瀉、變細、腹痛,上述這些症狀可能是慢性或急性大腸阻塞所致。